關於我們

Image

訪問學人

學者姓名
計劃名稱
訪問年份
ivf_a_0
Image

夏含夷教授

  • 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顧立雅伉儷早期中國研究傑出貢獻教授

夏含夷教授(Professor Edward L. Shaughnessy)1974年畢業於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獲得神學學士學位。1974-1977年間,於台北天德黌舍師從愛新覺羅毓鋆攻讀中國經學。1978年進入斯丹福大學亞洲語文系,1983年獲得博士學位。自1984年起,受聘於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出任教授一職;2006年成為顧立雅伉儷早期中國研究傑出貢獻教授。

夏含夷教授主要研究中國周代(約前1045 - 前249年)的文化史與文獻學,尤其當時的出土文獻,諸如西周時代的青銅器銘文與戰國時代的竹帛寫本。此外,他也精於中國經學,對《周易》、《尚書》和《詩經》均有深入研究。在夏含夷教授的學術生涯中,他一直致力於融合西方與中國學術傳統,成為溝通中西的橋樑,因此他經常有中文著作出版。

夏含夷教授在中大訪學期間主講了兩場公開講座,詳情請查閱此處

jp5
Image

夏含夷教授

  • 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顧立雅伉儷早期中國研究傑出貢獻教授

夏含夷教授(Professor Edward L. Shaughnessy)1974年畢業於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獲得神學學士學位。1974-1977年間,於台北天德黌舍師從愛新覺羅毓鋆攻讀中國經學。1978年進入斯丹福大學亞洲語文系,1983年獲得博士學位。自1984年起,受聘於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出任教授一職;2006年成為顧立雅伉儷早期中國研究傑出貢獻教授。

夏含夷教授主要研究中國周代(約前1045 - 前249年)的文化史與文獻學,尤其當時的出土文獻,諸如西周時代的青銅器銘文與戰國時代的竹帛寫本。此外,他也精於中國經學,對《周易》、《尚書》和《詩經》均有深入研究。在夏含夷教授的學術生涯中,他一直致力於融合西方與中國學術傳統,成為溝通中西的橋樑,因此他經常有中文著作出版。

夏含夷教授在中大訪學期間主講了兩場公開講座,詳情請查閱此處

ivf2
Image

阿琳娜教授

  • 職位及機構:美國芝加哥羅耀拉大學歷史系高級講師
  • 訪問時期:2023年9月1日 –12月31日
  • 研究興趣:性別研究、亞洲宗教研究、東亞近代史以及中國與東亞醫學及科技

出版:

Communicating with the Gods: Spirit-Writing in Chinese History, co-edited by Schumann Matthias. Leiden: Brill, 2023.

“Female Alchemy, Health or Immortality?”, in Situating Religion and Medicine in Asia: Methodological insights and innovations, edited by Michael Stanley-Baker, U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22.

“Gender as a Useful Category of Analysis in Chinese religions: with two case studies from the Republican Period”, Concepts and Methods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Religions.  Volume III, Key Concepts in Practice. Edited by Paul R. Katz and Stefania Travagnin. Berlin: De Gruyter, 2019.

“Female Alchemy: An Introduction”, Taoism: Critical Concepts in Religious Studies, edited by Russell Kirklan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Caroline Piotrowski. Abingdon, Oxon: Routledge, 2015.

“Yi-Li Wu, Reproducing Women: Medicine, Metaphor, and Childbirth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ocial history of medicine: the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the Social History of Medicine, Vol.25(4), 2012.

 

mcs2
Image

鄧燕華教授

  • 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 訪問時期:202381日至1031

鄧燕華教授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為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政治社會學、組織社會學及環境社會學,著有專書《中國農村的環保抗爭》,學術成果發表於The China Quarterly, The China Jour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 Modern China, Political Studies, 《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以及《管理世界》等刊物。

 

ys12
Image

陳鐵峰教授

  • 訪問時期:202391日至1231
  • 職位及機構:美國維珍尼亞大學助理教授
  • 研究興趣:人類學、性別研究、歷史、去殖民化

出版 :

 “Social Work and Anthropology: Traversing, Trading, and Translating Across Boundaries”, Qualitative Social Work, 20 (6), 2021, 1415-1425.

“Interrogating “Diversity””. Public Culture, 31 (2), May 2019.

“Queering Chinese crossings in late twentieth century Jamaica: Larry Chang & the Gay Freedom Movement”. Interven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stcolonial Studies, 24:8, 2022, 1309-1327.

“Review of Lyndon K. Gill, Erotic Islands: Art and Activism in the Queer Caribbean. “Anthurium, 17(1): 3, 2021, 1–3.

“(Re)storying Japanese Canadian Histories: Artistic Engagements”. Cultural Studies <-> Critical Methodologies, 21 (3), 2021, 264-275.

“Anti-homosexuality and nationalist critique in late colonial Jamaica: Revisiting the 1951 Police Enquiry”. Small Axe: A Caribbean Journal of Criticism, 63, 2020, 81-96.

 

選擇你的語言

關注我們

facebook ico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