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Image

研究單位

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

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成立於2005年,原名「中國古籍研究中心」。大學為紀念劉教授對中國古籍研究中心之貢獻,於2011年11月29日將中心命名為「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中國古籍研究中心前身為漢達古文獻資料庫(建庫於1988年),其成立之宗旨在於全面校訂、整理中國古代傳世及出土文獻,並建立電腦資料庫,藉此進行研究工作,然後通過各種媒體出版研究成果。

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

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的前身是「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成立於1966年。1978年易名為「中國語文研究中心」。1980年吳多泰先生慨捐巨資協助中心的研究工作,中心因此命名為「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中心的研究務求做到新知舊學並重、理論及實踐結合,為中國語文研究作出貢獻。

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於1993年,旨在推動對中國近現代文化和思想的研究,重點在中國思想和文化的近現代轉型及與西方及其他文明的比較探索。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歷年開展不同研究計劃、舉辦多次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及多個學術講座,並出版一系列有關中國思想史研究和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書籍。

嶺南文化研究計劃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嶺南文化研究計劃」於2019年正式立項,以期促進本地嶺南文化的鉤沉與研究,並為此領域的研究提供一個寬廣的交流平臺。本計劃將陸續開展各項研究活動,包括研討會、專題講座、國際學術會議,同時按期出版電子通訊。

「嶺南文化研究計劃」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黎志添教授主持。黎教授從事廣東地方道教史研究已十多載,近年來並致力於廣東地方及文人士紳文化研究。此外,本計劃成員包括嚴志雄教授、卜永堅教授、葉嘉教授、許曉東教授、何碧琪博士及陳文妍博士。

「嶺南文化研究計劃」旨在與會員共同思考、研討與嶺南文化相關的問題,期望交集智慧、碰撞思想、激蕩思辨,探索嶺南璀璨的人文精神。

嶺南文化與世界:廣東文人文化景觀的建構及轉變(1821-1949)

晚清民國(1821–1949)是近代中國大變革時期,本研究項目在這一時期的廣東文人紳商中選取一百五十位關鍵人物,旨在從他們的生平經歷考察嶺南文化的建設及變遷。本項目旨在展現該時期嶺南文化的複雜多元及其內在互動。此處「嶺南文人」的概念,不僅指廣東這一地理範圍中的傳統士大夫,還包括香港、澳門等鄰近粵語地區及海外粵語移民社區的不同人物,涵括藝術、文學、語言、音樂、宗教、教育、物質文化、科學等多個方面。這樣,便可將「嶺南」置於中華傳統和世界輸入文化的交匯點,強調其在本土和世界文化史、知識史中的獨特作用。

Image
Image

亞太漢學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蔣經國基金會」亞太漢學中心得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的慷慨捐款和中文大學的撥款支持,成立於二零零六年一月,是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第三所海外漢學研究中心,亦是該基金會於整個亞太區的第一所漢學研究中心。中心宗旨為促進兩岸三地、亞太區以至國際間的漢學研究與中國研究。

法國遠東學院

法國遠東學院(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創辦於1898年,現隸屬法國高等教育和研究部,其使命是運用人文社會科學的方法研究亞洲的古典文明和當代社會。學院在12個亞洲國家設有18個研究中心,擁有42位研究員(人類學家、考古學家、語言學家、歷史學家和其他專家)及數百位其他員工和合作者。他們聯合亞洲當地的專家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亞洲學家,對古往今來的亞洲文明進行實地調查,開展保護工作。

法國遠東學院於2007年發起創立了亞洲實地研究歐洲聯合會(European Consortium for Asian Field Study)。該聯合會由遠東學院負責協調,成員包括歐盟、俄羅斯和亞洲的四十多個頂尖學術機構。聯合會的宗旨是共享設在亞洲的22個基地,從而為歐洲學者提供實地研究的機會和條件,同時鼓勵從事亞洲研究領域的跨學科合作項目。2012-2013年,聯合會正在申請獲得自主法律身份,成立致力於整合亞洲實地研究資源的公共利益集團(Public Interest Group)。

法國遠東學院在多年與香港漢學界開展個別合作的基礎上,1994年在香港成立了一個固定的聯絡中心(EFEO Centre)。該中心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亞洲實地研究歐洲聯合會的合作創辦機構之一)。除了與中國文化研究所和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系保持著傳統合作關係,中心也積極與香港中文大學的其他院系部門和香港、中國大陸及台灣的其他機構發展關係,共同舉辦學術活動,促進港、歐之間的學術交流。

選擇你的語言

關注我們

facebook icon3